第261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第261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 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晓杰来校调研

    摘要:本报讯(记者李梦童)11月6日,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晓杰来到学校,就党建工作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在东区办公楼3...

  • 校领导班子集体交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

    摘要:本报讯(通讯员王婉瑜)按照吉林省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校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于11月5日在东区办公楼301会议室召开。省委主题教育第7巡...

  • 党员先锋作表率,主题教育显成效

    摘要:在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先锋岗”为示范引领,出实招、重实效,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1...

  • 我校3项科研成果获得2019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摘要:本报讯(通讯员李岩)日前,2019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共有11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本次评选中,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8项,其中吉林省科学技术...

  • 张淑东:三十年风雨和热忱

    摘要:跟张淑东接触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她身上“那一团熊熊燃烧的正气”。在这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的笑容背后,藏着30多年的风雨和热忱。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1989年,在那个戏称“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张淑东拎起行囊,逆行人潮,来到长春理工大学任教。“父亲是教师,耳濡目染,所以从小就想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后来高考考上吉林大学,本以为不是师范学校,也就没啥机会任教了,但命运却又是那么不期而遇。”毕业那年,国家突然取消了包分配政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迎来“当头一棒”。张淑东笑着说:“不仅用人单位不适应,追问上级能否下派指标;我们学生也很慌张,不知道谁能要自己。”兜兜转转,她最终来到了长春光机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前身)马列教研室,踏上了教育战线,回到了梦想的起点。那时的中国,下海经商的浪潮正汹涌澎湃,高校教师是一个不太有热度的职业。谁成想,张淑东在思政教学岗位上,一做就是30年。她常常说:“是长春光机学院给予了我第一份工作和发展的平台,是前辈们的教诲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每当想放弃时,就会想到前辈和学生们的信赖与期待,也就释然了。人嘛,总得回归初心,那样才有趣有味。” 有为才有位初到马列教研室,张淑东明显有点不适应。“那时学生少,也没那么多课,老师不用坐班,心里就直犯嘀咕:这一天天的咋不上班呢?”回忆起当时的状态,张淑东笑着说,“不像现在有教师培训和职业规划,也没有今天这样完善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好在她有充足的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授课。不管是不是本门课,只要讲得好都认真学习观察。一来二去,部里的很多老师都戏称她是班里的大弟子。虽然当时的思政课还没有如今这样受重视,但教研室里的老师们仍然秉持着高标准、严要求。时任教学秘书的朱恩沛老师经常和她强调,“作为老师,你在业务上必须要强,站得住讲台,才能不让学生把你气哭了回来。”最开始的半年,教研室没有给张淑东排课,而是让她积累素材、钻研难题,做好听课笔记和总结。那时,教案都是手写,她将报纸、书刊上有用的资料,都剪贴到教案上,将必备的知识点、板书的提纲,都制作成小卡片。每次上课都带着这一厚沓材料。“刚开始总怕准备不够,总怕还没下课就讲完了。后来则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总是讲不完。”王子夜、朱恩沛、崔斌、陆汉明……正是因为有这些老教师的悉心指导,老带新的模式才得以延续下去,培育了无数青年教师。难?难也要上早在 1958年,学校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教研组。因此在很多省属高校还未启动学科建设时,学校就已经在200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居于省内高校前列。自2007年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以来,作为院长的张淑东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学科团队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大机遇,攻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的申报难关。“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的重视让各个高校都开始奋起直追,竞争愈加激烈;学校在省属高校的优势越来越少,对我们来说是不进则退,要实现学科建设质的飞跃,就只有跑步前进。”说到学院发展现状,张淑东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学院目前的难题就是人才梯队断档。60年代、70年代人毕业的时候,高校思政教师不是抢手的职业,教师数量没有要求,学院人才从‘60后’直接跳到‘80后’‘90后’。虽然年轻化会带来活力,知识储备也比较丰富,但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确实需要更多时间来积淀。”2016年以后,学院有意识地从“单打独斗”转向“团队作战”,一个课题组有老有新,既能在学科方向上形成纵队,保证后继有人;还能在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创新研究,着力单点突破,以更多优质的成果来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助力学院发展。你要给他知识、思想和正能量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舆论的开放,很多学生对思政课充满“抗拒”,认为是“政治课、老古板、洗脑”。为此,张淑东经常组织集体备课,彼此交流授课心得。“我经常问自己,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学生想从课堂上得到什么?我要给学生什么?”在张淑东看来,教师不仅要给知识,还有思想和正能量。一次课上,有个学生在她讲课时偷偷抹眼泪。几次私下交流后,张淑东才知道,这个学生是从西部某省考到长春的,环境的变化让她很不适应。她是省优秀毕业生,但来到长理后发现大家都是天之骄子,激烈的竞争让她的内心充满落差,甚至要靠药物缓解压力。张淑东向她承诺:“只要有困难,随时来找我,你永远不是一个人。”从那以后,她将心里的一切都和张淑东诉说。经过四年的陪伴,她的状态大为好转,顺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离校之际,她在电话里悄悄地说,我可以称您为张妈妈吗?就这样,“张妈妈”成了她对张淑东的新称呼,也成了很多学生们的共同称谓。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张淑东再三嘱咐新老师:“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学生的知识准备更丰富,获取知识手段更先进,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就不能只有一桶水。上课绝不是简单的说教和填鸭,而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深厚的功力,将专业知识、价值引领、社会交往能力等融为一体,让学生想听、爱听、听懂、听会,带着意气风发,昂首奔向远方。”即便是从教30年的她,仍然要经常修订教材,更新案例,上网查看最新热点时事,这样才能准确回应学生的网上提问和课下追问,拨开他们心中的迷雾。“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蔡元培先生的话牢牢地扎根在张淑东的心里,也落实在她的一举一动中。无论时移世易,她总是带着一团熊熊燃烧的正气,用思想和正能量点燃无数学生心中的梦想,长风破浪,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