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书”的感悟———《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有感

■沈志杰


   期次:第502期      查看:424   


  一日,在图书馆自习时,看到一本贾平凹文集,闲来无事,信手翻翻,看到一篇入选高中教材的文章———《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顿时兴起,决定重温这篇印象已然模糊的文章。
  读着文中的一些情节,不由让我联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一句话:“窃书不算偷”。这不免与贾平凹的童年轶事有那么点关联,为了读书而“犯罪”,总觉得多少有点悲壮。而我,也因作者童年的经历有了些许动容。
  作者幼时与书结缘,自此一发不可收,情不自禁地陷于书海,自得其乐。对于人生的感悟更是和书密不可分:读杂书、交书友、精读书。在给小妹的信里时时提及,读好书才是正道,勉励小妹一定要再接再厉,即使位低也要品高,因为好书可以让人拥有高尚的情操。
  通读全文后,作者的一番勉励,也开始在我的脑海萦绕,迟迟没有退去,有感于此文,微微颔首称道。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作者提及读书在于博,也要有一到两本是精通的。正如作者所言之意,世上好书如瀚海,而我们所能做到的仅在于通读。至于“精读”,是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才能达到的境界。呈金字塔式的读书过程是好的,金字塔的底座四平八稳,覆地面积广阔,犹如博览群书,杂而不乱,多读而不瞎读。接着,逐渐趋于顶端的塔尖也好像博览群书过后,选出自己收益较多的书籍再进行研读,这样就能做到精读了。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朱熹更是说过“开卷有益”。的确,读书的好处人尽皆知,不过,作者认为读书会使人“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并勉励小妹静心地读书,“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这一点,我不大认同,但作者的爱书之情是可以理解的。若是一味浸于书海,断绝与朋友间的往来,就会与社会脱节。读书是无止境的,但不能顾此失彼。有时,朋友在生活中所教给我们的东西可能远远超过书本。
  大胆提出质疑,没必要把前人的话奉为绝对的真理,这是我读此文的另一心得。古希腊名士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曾一度被奉为真理,但伽利略质疑的精神和事迹却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甚至质疑抨击了当时权倾一时的教会主义。他们都是怀有质疑精神,决不轻易跟在他人身后的伟人。自然他们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只适合太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探索,后人才知道了更为具体的太阳系。牛顿的三大定律,也只是相对正确而已,否则爱因斯坦就不能名垂青史了。他们都是让历史记住的人,他们的言论只是更加接近真理,而探求的结果也往往只会是无限接近真理。因为有了质疑精神,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所以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要将前人写的书放在脚底下来看,无谓的“仰视”只会使自己觉得更加没用、比不上前人。吸取前人的精华,创造自己的精彩,才是我们要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