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努力为学生创造幸运


   期次:第273期   作者:齐丹   查看:55   





  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对于“何以为师”,人们从未放弃过思索与探讨。如果问我:“师者,何以为师?”我想,就是要“言传身教,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阐释教师这一职业:“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从2003年担任辅导员到2020年成为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一路走来,我始终把教育名宿的谆谆教诲记在心里,寒暑易节,弦歌不辍。
  言传身教 做学生的传道人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看来,做好辅导员工作,既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也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我始终以学生为本,秉持精细化思维,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研究如何在日常管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主动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深入寝室、深入课堂、谈心谈话,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16年,我指导的“筑梦支教”志愿者服务队,以“用爱心构筑梦想,用人格影响一方,用思想播种善良,用行动收获希望”为宗旨,奔赴贫困地区为孩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支教服务,累计服务时长2万多学时,受益学生1800多人次,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的境界能砥砺无穷。不怕辛苦、不惧琐碎、不惮误解,能够作为别人命运的灯塔,吾又何其幸也。
  示以美好 做学生的贴心人马克思曾说:“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要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对于马克思的论述,我深以为是。在对待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真心以待,用耐心与爱心,做他们的贴心人。
  针对“90后”“00后”群体特征,我以迭代思维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与学生们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允许学生试错,不求一步到位,采用引导式教育,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完善自身。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互联网+”育人新途径,从建立QQ群、微信群、个人博客到创立8023微信平台工作室,我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方式,关爱学生,帮扶学生,融入学生,引导教育学生。
  因为心中有爱,面对长期沉迷网络的学生,我从不言放弃,找遍学校周围的网吧,带他回校上课,与他谈理想、谈人生,甚至选用他做班干部,激励他积极进取,最终,不仅帮助他成功戒掉了网瘾,还引导他以优秀的思想表现加入了党组织,毕业时,他顺利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因为心中有爱,我与因学习压力大导致幻听的学生保持联络,听他倾诉困惑,帮他排解压力,每天交流信息多达几百条,最终帮他走出阴霾,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因为心中有爱,我在寒冷的深冬,去寻找因感情受挫而出走的学生,直至深夜才在火车站附近找到她,把她安全送回家;因为心中有爱,我从并不富足的家庭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助父母残疾、想靠自己努力改变家庭命运的学生,帮他购买全套考研复习资料,鼓励他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最终目送他步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因为心中有爱,因为立志做学生的贴心人,让我与学生间的距离愈加贴近。亦师亦友中,我陪伴着学生们走过青春、走过迷茫,走向更加广阔的远方。
  授以希望 做学生的指路人古人云:“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师者,一定要肩上有责,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我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升就业指导等各方面能力,以大数据思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分析期末考试大数据、考研大数据、就业质量大数据、新生大数据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把就业过程转化为育人过程,精准的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因为肩上有责,我与毕业班500余名学生一一谈话,向他们传授求职面试技巧,熬夜为他们修改简历,想方设法帮他们联系实习单位,只为他们能够在人生职场上的第一步多些坦途。
  我深知“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道理。为此,我总结提炼出“3+3”工作模式,从思想引领、学风建设、日常管理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本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建立起“鲜明主题+名师课堂+特色活动”的三育模式、“高效课堂+培优补差+师生共建”的三建模式、“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的三管模式,锲而不舍地学习研究,只为激发每名学生的内心动力,为学生提供人人能成才、人人有平台的环境和氛围。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作为新时代教师,我要牢记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努力成为学生“人生的幸运”,成为学校的光荣,成为民族的希望!(作者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