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高层次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期次:第245期      查看:434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制定了《长春理工大学人才软引进暂行办法》《关于“双聘院士”的实施办法》《关于“双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实施办法》《关于“双聘博士生导师”的实施办法》和《关于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的暂行规定》等系列文件,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工作。

2006年5月9日,学校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学校64届应用光学专业毕业生杨雄里为“双聘院士”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这是学校引进的首位“双聘院士”。此后,他多次回校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发展。之后,学校相继聘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家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邹广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任露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闻邦椿教授为“双聘院士”。

1999年以来,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下大气力,先后聘请了名誉教授18人、客座教授61人、兼职教授122人。学校创办“大师系列报告会”,学校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为师生作题为《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测量技术》报告;学校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航天专家孙锦云将军先后两次来校给师生作报告,宣传航天精神;学校兼职教授、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马殿荣少将也多次来校,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在多渠道引进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2007年9月,学校评选出5名“教学名师”和10名“青年教学标兵”,并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入选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行列。

2006年,辛德胜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华民入选“2006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曹国华入选“2007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王晓华入选教育部“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张喜和入选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曲轶、段潜、卜长莉、杨勇、徐熙平、陈桂芬、赵建平、金光勇、姜涛入选第三层次人选。

自2006年至2008年,李延忠、石晓光、张树仁分别荣获吉林省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06年,王晓曼、薄报学、卜长莉、曹国华被评为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杨勇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学校有多名专家担任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相关专家委员会委员。姜会林担任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总装备部光电与火控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委委员和国家科技奖国防工业兵器专业组成员;于化东担任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和国家“863”计划军口部分“十一五”专家组委员、高等学校武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志勇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刘国军担任总装备部光电子专业组成员、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张喜和为国防科工委毁伤与防护专家组成员。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58年建校初期,首任校长王大珩院士多方邀请一流教学科研人员来校任教或兼课;时至今天,60年的发展历史中,长春理工大学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伟大事业必然呼唤更多伟大的人才。”进入新时代,开启新甲子,我们要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学校建设发展的事业中来,加大自主培养力度,让学校成为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便可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