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狠抓本科培养质量


   期次:第245期      查看:59   

1985年至199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多元需求,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专业调整、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发力,狠抓本科教学质量。

专业调整方面,1986年7月,学院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基础科学系分离出来,成立中文系;将科技英语专业从基础科学系分离出来,与新办英语(师资)专科一起,成立外语系;1987年12月,学院将电子工程系的计算机教研室与计算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系。同年,国家教委批准增设计算机软件专业,从1988年开始招生。至此,学院拥有光学工程系、光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精密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外语系、中文系、计算机科学系9个系,在多学科办学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课程建设方面,学院更加注重具有创新内容的选修课,1988年开出的410多门课程中,具有一定创新内容的选修课就有100余门。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志趣选修不同课程,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此外,学院大力开展课程评估工作。1988年,学院聘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组成工程学科、管理学科、应用理科、社会学科、外语学科课程建设咨询领导小组,有效进行课程评估工作;1989年,学院制定了课程建设评定指标体系,设立了课程建设基金。1988年末,“光学学科”被确定为机电部部级重点学科。1990年,“高等数学”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首批省级优秀课程。

教学管理方面,1986年至1990年,期中教学检查已形成制度。学院根据学期不同的情况,检查内容各有侧重,采用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的方式,教师、学生分别填表打分,进行量化分析,以便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情况。这一制度,以其鲜明的直接性、有效的针对性、调查的真实性沿用至今。1990年,教务处与计算机系共同研制出了微机排课系统软件 《长光JP1.0微机排课系统》,改变了长期以来手工排课的落后状况,为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该项目荣获吉林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教师培养方面,1988年,学院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30%的现状,在基础科学部试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要求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助课,参加辅导、答疑和听课,带实验课和习题课,试讲合格后讲授部分章节,逐步过渡到讲授全部课程。实践证明,青年教师导师制效果良好,后在全院推广实行。

经过一系列改革调整,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8年全国英语四级统考及格率达80.9%,9名学生取得85分以上优异成绩。全体参考学生的听力、阅读、结构、填空、作文等5个单项平均成绩,均超过了全国重点大学单项平均成绩,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司给予学院1万元人民币奖励。1990年,在吉林省教委组织的《中国革命史》统考中,学院671名学生分别参加了本科B组(工科类)和专科D组(工科类)的考试,以总平均分74.2分、及格率99%的好成绩,名列全省榜首,个人总分第一的桂冠也花落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我们庆幸和骄傲的是,学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把教学质量提升作为中心工作,这是学校桃李满天下、一甲子人才辈出的制胜法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我校必须更加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关键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大力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