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一个女“青椒”的思政担当

——访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吕鹏


   期次:第245期   作者:田苗华 付小健 王娴   查看:128   

“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为什么这么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吕鹏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价值。

爷爷是抗战老兵,父母是教师,这为吕鹏的成长注入了红色基因、点燃了育人情怀。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冷”的哲学,并立志要当一名教师,决心“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

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后,吕鹏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

“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当下来讲,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的‘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吕鹏说,国家需要的是“把追求社会价值作为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所以,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吕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都不了解,就大谈特谈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是没有资格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理学院学生郑兴说。

为了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透彻,吕鹏会把自己的课堂弄得很热闹:开诚布公地交流,各抒己见地自学自讲,针锋相对地辩论,制作短视频,参观生产车间,参加志愿服务……总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想方设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讲生产关系时,她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的文艺复兴、农业革命、工业革命都串起来,让我们理解得很透彻。”光电工程学院学生曹永辉告诉记者,自己喜欢上吕鹏老师的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立足现实生活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在一次参观汽车生产车间的实践课上,吕鹏站在流水线旁边带大家复习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让不少人恍然大悟。

任教以来,吕鹏以平均每周20节课的工作强度,打磨出过硬的教学能力,也取得了令人佩服的成绩:2016年,荣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比赛一等奖;2017年,荣获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然而,对于吕鹏而言,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

同事郑寰宇告诉记者,吕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让不少同学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得非常优秀,改变了很多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2015年寒假,一个学生给吕鹏发短信说:“老师,这个假期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本书重新翻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马克思说的有道理,然后又去看了一遍《共产党宣言》。”这件事让吕鹏特别开心:“这是对我工作成绩最有力的证明,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让我对从事思政课教学更加充满信心。”

王培铎是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因为一次声情并茂的自学自讲,他成为了吕鹏的“得意门生”之一。2017年6月,他被吕鹏推荐参加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夏令营,凭借良好表现获得“优秀营员”称号,并作为代表在闭营仪式上发言。2017年10月,王培铎再次得到吕鹏“重用”,被推荐参加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取得了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参赛的过程中,吕老师一直在全力以赴指导我,有几次我因为上课没有时间过去向她请教,她就主动来找我。”王培铎告诉记者,吕鹏老师为他推开了探究哲学的大门,也让自己“不仅坚信马克思主义,还想不断地去深入研究、指导生活。”

“把晦涩高深的理论讲活讲透,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吕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春燕赞许地说,全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吕老师来组织,而且“完成得十分出色”,学院最近正在部署开展“学习筑梦”活动,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挑大梁”的还是吕鹏。

前不久,吕鹏代表学校参加吉林电视台全媒体理论宣传栏目“好好学习”的录制,5个多月的摸爬滚打,让她接受了一次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更加坚定了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的决心:“录制节目的过程虽然很累,但确实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由此看来,实践教学肯定能大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吕鹏坦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思政课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会随时通过手机查询、验证老师的说法,哪怕举错了一个例子,都会受到学生质疑,所以必须零差错,这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偶尔会有学生问一些敏感话题,吕鹏不仅要在课上给予回应,还得在课下小心翼翼地进行引导。

“思政课教师是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的战士,面对错误的思想言论,必须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一刻也不能迟疑,一点也不能放松。”吕鹏语气坚定地说。同时,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能只寄望于思政课教师,必须要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不管是哪个专业的老师,都要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身边的学生。如若不然,何以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