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加强教育教学,恢复正常办学秩序


   期次:第240期      查看:45   

1977年,国家恢复了中断10年的统一招生制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根据教育部 《关于 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招收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批

(77级)357名本科生,1978年3月入学。1978年,学院还创办了物理专业回读班,从东北三省招考30多名老五届毕业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提高后,这批毕业生大部分考取了研究生。

随着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批本科新生入学,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始转入正轨。1978年 8月 30日,院党委制定的 《1978年—1985年教育事业规划》明确提出“经过15年左右时间,把学院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赶超国内最高水平,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先进的高等院校,跨入世界先进的理工科院校的行列”的奋斗目标。

学院在各系和教研室的领导配齐之后,重点开展了修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规定教材内容、落实学时进度等工作。在教学计划修订方面,新版教学计划的显著特点是加强基础课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在内占全部学时的四分之三。在基础课教学中特别强调数学、物理、外语3门课程。在使用教材方面,停止原来工农兵学员使用的教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了第五机械工业部统一推荐的理工科教材,还选用了部分外校教材。

学院专门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对自编教材进行严格质量审查。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教学,特别是强化了实验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因材施教,通过3种形式进行训练:一是创办重点班,培养拔尖学生。学院对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入学的77级学生,采取按成绩编班上课,同时把英语分为快、慢2个班;78级350名学生入学后,经过考试挑选出70名成绩好的学生,编成2个重点班,选派优秀教师上课,主要是加强数学、物理和外语教学;二是建立升级、跳级、免修、选修制度,为拔尖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搞好课外读书指导,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对于普通班学生,学院增开了选修课,一系从78级开始试行了学分制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于培养拔尖优秀人才是十分有效的。

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上,学院采取了3种措施:一是发挥老教师专长,配备助手,以老带新,鼓励著书立说,培养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二是培养提高中年骨干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实践、举办外语学习班和讨论班等活动进行;三是大力培养青年教师,采取脱产集中上课的办法,学习期限为2年。结业考试后,重新分配工作。1978年,学院举办了70人的青年教师进修班,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数学、物理、电工等课程。对外语水平不过关的教师,开办外语学习班,仅 1978年就举办了 4期,每期都有上百名教师参加学习,教师的外语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此外,学院还先后抽调了29名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进行学习深造。

没有比“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更恰当的词汇来概括学校的精神了:从动乱中坚挺过来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刚一恢复办学就把“国内顶尖,世界先进”作为办学目标,并不断探索完善办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