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心有大爱筑梦前行

——访理学院青年志愿者田雨生


   期次:第240期   作者:孙渐操 李彦峰   查看:101   

每个人的爱各有不同:有些人爱在自身,锐意变革提升自我;有些人爱在精神,予人玫瑰奉献助人,虽苦虽累,却甘之如饴。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梦想是到山村里,与可爱的孩子相遇,教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打开他们望向世界的窗子。

他就是我校“筑梦支教”团队创始人、多次荣获“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暑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理学院品学兼优的大四学生———田雨生。

执着拼搏:四年青春不留遗憾

2015年4月,是田雨生第一次接触“支教”的日子。在吉林大学育苗支教的宣讲会现场,他和同学被一幕幕支教视频与照片所感动,田雨生一把拉过朋友,激动地说:“我也要在长理创办属于我们自己的支教社团。”就在当月,他向理学院团委提交了筑梦支教的策划案,得到了学院团委与校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由此,梦想正式起航。

在社团成立之初,队员们去重庆路筹集善款,遇到了路人的质疑:“支教到底会起到什么作用,会不会形式大于内涵?”对此,田雨生和团队用扎实的行动交出了答卷。

做策划、推公众号、建咨询群、申请教室、设计制作并张贴海报、准备发言稿……初创团队的4个人夜以继日,完成了一个宣讲会所需的全部工作。带着这份信念和坚持,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筑梦支教,如今已经成为拥有百余名志愿者的公益组织。

为了将帮助带给最需要的人,筑梦支教往往会选择位置相对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田雨生说:“涉及到团队成员的安全问题,我们一定要先去实地考察,才能放心。”期间,学院、学校也给予了更多关注,筑梦支教的指导老师、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齐丹表示:“从校园到社会,涉及到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卫生食宿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为学生做好保驾护航。”

语言不通是摆在志愿者面前的第一道门槛,“支教地的多数校长们只会讲方言,我们听不懂。但越是听不懂,他们越着急,说话就越快,越快,我们越听不懂。”后来,队员们干脆一边用手比划,用笔写字来表达意思;另一边跟当地人学习方言,不求精通,但求能和老师、家长、孩子们沟通。

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团队,筑梦支教发展的路上,坎坷和艰辛不言而喻,但田雨生在此期间也收获良多:“很多人知道但不能做到,而我却很幸运遇到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热心的老师,让我最终梦想成真,这些经历值得我一生珍惜。”

就这样,田雨生和队员们克服重重挑战,磕磕绊绊地一路走来。既然心怀大爱,那就全力以赴,即使前方有一千个困难,也会想出一千零一种解决办法,这就是田雨生对筑梦支教事业的执着。

泪汗交织:从稚嫩到成熟

谈到田雨生,和他一起打拼过来的王满感慨:“他是个很努力的人,也是我们筑梦支教永远的灵魂支柱。”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是田雨生的人生信条。在筑梦支教创办之初,他们4个人每天在东区二教的楼梯间里研究到深夜;三天两头往吉林大学跑,学习成熟社团的经验;为了给孩子们带去最好的教育和尽可能多的物资,不断地培训教师志愿者,顶着烈日和小雨在街头募捐,联系长春市4所小学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书籍、衣物、文具。支教过程中,更是经常晚上复盘到2点,以便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2017年暑假,他们派出了3个支教队。这一路走来确实很难,但田雨生和他的伙伴们觉得很值得,因为他们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这世界上的爱是一个整体,当你置身于其中,就被爱所包围着。”这是田雨生对筑梦的最深处思考。

经历一次次的支教后,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站上讲台便双腿微颤、手足无措的教学新人,也不会面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急得面红耳赤。在不声不息中,他已然蜕变成长,更加成熟稳重。

未来无限:筑梦还在路上

“支教学生进思政课堂”是理学院团委、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共同的一个愿望,让参加支教的优秀学生,将目睹的真人真事带进思政课堂。

“参加过支教的学生都感觉受到了一次洗礼,而且会反哺第一课堂。学长学姐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琳琳的支持下,筑梦支教走进了全校12个学院的大一思政课堂。“以前一直觉得支教没啥作用,那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帮助那些孩子产生知识体系的质变呢?但直到听了学长的讲述我才明白,学习的起点不是学习能力,而是学习意愿。支教时间虽短,却足够为孩子们打开封闭的门窗,点燃心中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吴树同学感慨。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田雨生创立了筑梦支教,而这份责任也督促着他努力前行。他希望每一个筑梦人都能牢牢记住筑梦支教的初心和宗旨:“用爱心构筑梦想,用人格影响一方;用思想播种善良,用行动收获希望”,并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份信念,成长为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的优秀青年。这样不论将来他们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塑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回顾过往成就,田雨生觉得自己远远不够。“筑梦支教是我和伙伴们过去的成绩,我讲它的故事讲了太多太久。我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新的输入,不一定是我成就什么辉煌,但一定是我们共同成长。”梦想就像火种,田雨生虽只撒下星星之火,但却足以燃起许许多多人的梦想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