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期:《长春理工大学报》

曹磊———

听理工文学在心间


   期次:第205期   作者:黎宾沙   查看:70   


时间:2015年12月10日星期四
地点:西区主教702
课程:中国文学史
老师:曹磊
冬天下雨在长春算是少见了,偏偏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寒意浸骨的天气。还好,有她,让教室里洋溢着热情的暖意。曹磊,我们的文学史老师,德才兼备,魅力无限,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展现着教育艺术的魅力,带领我们徜徉于风景无限的文学殿堂。
  我是中文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当新闻课上于英焕老师布置了“精彩一课”的作业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曹磊老师。曹磊老师在学生中颇受欢迎,且不说中文专业的学生,就是那些只上过她教的大学语文的学生也对她情有独钟。在我的印象中,教文学史等理论课的老师都是老学究,课堂无趣枯燥得很,然而,曹磊老师的出现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一观点。她的课从来都是一反传统,接地气却不俗套,有趣又不脱离课程,最重要的是,她喜欢听学生说,这也是她教学的一个特点。
  最初认识曹磊老师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论课上。能把这么枯燥的课讲得如此生动有趣,曹磊老师也算是奇人了。文论课对我来说算是半放松的课,看到黑格尔、康德这几个名字就感到无聊透顶,更何况还要搞自行分组上课,按小组给平时成绩。我当时对此很反感,心想:高中都不来这一套了,太没新意了。现在想来,当初的想法简直愚昧至极,因为我对文论课的改观正是从这次分组开始的。
  起初以为,分组不过是走个形式,听不听课无所谓。然而,一个“蜂巢”却拉开了小组之间的“战争”序幕。曹磊老师刚一上课就甩出来一个问题:蜂巢美不美?“蜂巢当然不美啦!有什么好说的?”我正想着,对面小组代表就有人站了起来,说:“我们小组认为蜂巢美。因为它符合建筑学……”曹磊老师一边微笑着点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他们组的观点,并点评道:“你们的观点很好,用到了建筑美学和数学理论啊,给你们记五分。”话音刚落,台下的我们就开始窃窃私语了,毕竟可以拿到平时分,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各个小组纷纷有人举手回答问题。
  看到教室里的氛围慢慢热起来,曹磊老师的笑容也愈发明朗了。她双手举起向下压,说:“别着急,别着急,每个组都有机会!”然后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目光掠过我的头顶,扫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仿佛一个细心的人在寻找丢失的宝贝。
  正当大家都在依次陈述自己关于“蜂巢美”的观点时,一个小组代表突然举手说道:“我们组不同意这个观点。”班级里立刻有人发出了笑声和略带惊讶的质疑声。曹磊老师却一点都不诧异,只是抿了抿嘴唇,伴随着轻轻的鼻音“嗯”,若有所思地深深点了个头,然后音调突然提高,笑得简直开了花,“很好!你有不同意见非常好。大家都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反驳。这样的辩论说明你们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辩论观点正确,我可以额外给你们加分!”
  这话如同深水炸弹,惊起巨大的水花,整个教室炸开了锅。我还以为只有我觉得蜂巢不美,曹磊老师肯定的话语无疑给了我鼓励,我赶忙举手。就这样,蜂巢美不美成了那堂课的辩论主题,一些平时不说话的小组成员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生怕错过和老师交流的机会。一些人已经激动得坐不住了,高高举起手,渴望与别的小组一决高下,场面险些失控,曹磊老师一边hold住过热场面,一边记录下各组的论点,并列举出其中包含的美学观点,再及时配上几句赤裸裸的鼓励,课堂气氛便如同沸水煮饺子一般,热烈翻滚不止。
  见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曹磊老师皱了皱眉头,耸着肩、瞪大眼睛说,她觉得蜂巢一点都不美,一个真正的球状蜂巢放在那里,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简直看不下去。此时,马上有学生表示反对,和她展开了辩论,她甚至有被说服的倾向,还好抓住机会绝地反击,虚惊了一场。
  就是在这种欢脱热闹的氛围下,黑格尔的正反合理论不再难解,康德的美学不再抽象,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在生活中接触着这些观点、运用着这些理念。
  在曹磊老师的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讲述文论成了现实。她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文论课上,她最常说的一句便是“你们又教会了我……”这是让我感受到的最平等的课堂。
  “上次黎宾沙你在微信中问我唐人的爱国精神……”曹磊老师突然在课上念到我的名字,一下子让我从回忆中惊醒,才意识到是在上她的文学史课。我马上回过神朝她的方向看去,她注视着我,并解释唐人和宋人的爱国精神差异。
  认真听完她的阐述,我的大脑又情不自禁地回到刚才的波段。很庆幸自己在大三的时候还能上曹磊老师的课,虽然她不再教授文论课,却不影响我们对她的喜爱。课间休息,仍有学生会去请教她问题,无论是美学、文学史还是外国文学,她都很热情地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
  曹磊老师曾说过,她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想,正是因为她秉持着这样一种平等的育人心态,才让她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才使她的课堂如此生动。
  曹磊老师,这个大学里有你真好……